液压机液压油箱设计
1 箱顶、通气器、注油口
油箱的顶部结构取决于它上面安装的元件。当箱顶上安装泵组时,顶板厚度为侧板的四倍,以免产生振动。
箱顶上一般要设置通气器、注油口,通气器常为附带注油口的结构。取下通气帽可以注油,放回通气帽即成通气过滤器。通气过滤器的网眼应小于250,过流量应大于20L/min,过滤精度不小于40
,其容量应为液压泵容量两倍。
油箱箱顶上的螺纹孔应该用盲孔(不通孔),以防止污染物落入油箱内。
油箱箱顶与箱壁的连接细节见参考文献[6],图7-67。
2 箱壁、清洗孔、吊耳(环)、液位计
当箱顶与箱壁之间不可拆连接时,应在箱壁上至少设置一个清洗孔。清洗孔的数量与位置应便于用手清洗油箱所有内表面。清洗口盖板应能由一个人拆装。清洗孔盖板应配有可重复使用的弹性密封圈。
清洗孔盖板法兰盖板细节可参见参考文献[6],图7-66所示。
清洗孔尺寸、法兰盖板及密封件的细节可参见参考文献[6],图7-66,表7-20。
为了便于油箱搬运,应在油箱四角上方焊接吊耳,对于无支脚油箱应设置起吊用孔。液位计一般设置在油箱外壁上,并靠近注油口,以便于注油时观测液面。液位计的下刻线至少比吸油过滤器或吸油管上缘高出75mm,以防止吸入空气。
3 箱底、放油塞、支脚
应在箱底设置放油塞(≥M18×1.5),以便于油箱清洗和油液更换。为此箱底应朝清洗孔和放油塞倾斜,倾斜坡度通常为1/25~1/20,这样就可以使沉积物(油泥和水)聚集到油箱中的最低点。
为了便于放油和搬运,应把油箱架起来,油箱至少离地150mm。但本设计选用无支脚油箱,因此不设置支脚。
4 隔板和除气网
油箱中,尤其是在油液容量超过100L的油箱中应设置隔板。隔板要把系统吸油区和回油区隔开,并尽可能使油液在油箱内沿油箱壁环流。 隔板缺口处要有足够大的过流面积,使环流速度为0.3~0.6m/s。隔板结构见参考文献[6],图7-70 。溢流式隔板的高度不应低于液面高度的2/3;隔板下应有缺口,使吸油侧的沉淀物经此缺口以至回油侧,并经放油口排出。油箱结构参见参考文献[5],表8—33不带支脚矩形油箱。
为了有助于油液中的气泡浮出液面,可在油箱设置除气网。除气网用网眼直径为0.5mm的金属网制作,并倾斜~
布置。如果隔板与油箱内表面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,则焊缝应焊满。
5 管路的配置
1)吸油管和回油管 液压泵的吸油管和回油管要分别进入由隔板隔开的吸油区和回油区,管端应加工成朝向箱壁的斜口。管口上缘至少至少应低于最低液面75mm,管口下缘至少离箱底最高点50mm。
2)穿孔的密封 油管常从箱顶或箱壁穿过进入油箱,穿孔处要妥为密封。最好在接口处焊接高出箱顶20mm的凸台,以免维修时污物落入油箱。